近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的尤海鲁研究员课题组在云南禄丰
发现早侏罗世蜥脚型类又一新属种
——王氏栗树龙
目前
该王氏栗树龙化石已经被工作人员
布展在恐龙谷大遗址馆内进行展出
每天有不少参观的游客
云南,尤其是禄丰市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恐龙化石发现地之一
拥有极其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
根据已有的考古成果
这里发现了多个属种的恐龙化石
这些化石不仅数量众多
而且种类繁多
不仅展示了当地恐龙多样性的特点
也为全球恐龙研究贡献了重要的资料
观察君这就带大家来盘一盘
王氏栗树龙(Leshousaurus wangi)
王氏栗树龙由禄丰市自然资源局(原禄丰县国土资源局)于2007年发现并组织挖掘和修理,目前陈展于禄丰世界恐龙谷博物馆中。该标本发现于与禄丰盆地毗邻的川街盆地,化石层位于禄丰组沙湾段中上部。标本包括较完整的头部骨骼及9枚颈椎。
多年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尤海鲁研究员课题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栗树龙属于早期分化的蜥脚形类,与著名的云南龙亲缘关系较近。栗树龙拥有禄丰组该类群中最大的头骨材料(长约40cm),代表了该地区目前已报道的最大个体,其发现增加了我国西南地区恐龙的多样性,提高了对于早期分化蜥脚形类特征演化的认识。
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
许氏禄丰龙是1938年在禄丰县沙湾村首次被发现,并由杨钟健教授于1941年正式命名。它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也是中国古生物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许氏禄丰龙属于早期较为原始的原蜥脚类恐龙,其特征包括较长的颈部和尾巴,以及相对较短的前肢。它的体长估计可达6至7米,体重约1吨左右,是一种典型的植食性动物。许氏禄丰龙的生活方式可能类似于现代的草食哺乳动物,它们以低矮植被为主要食物来源。
巨型禄丰龙(Lufengosaurus magnus)
与许氏禄丰龙同属一属,但体型更为庞大。巨型禄丰龙的具体形态特征尚未完全明确,但从名字可以推测出其显著区别在于体型更大。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即更大的体型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或获取更多资源。
黄氏云南龙(Yunnanosaurus huangi)
黄氏云南龙是一种小型植食性恐龙,生活在大约1.9亿年前的早侏罗世。它具有独特的牙齿结构,适合咀嚼坚硬的植物纤维。黄氏云南龙的身体长度约为5-6米,体重估计不超过1000公斤。该物种的发现对于研究早期蜥脚形亚目的演化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巨硕云南龙(Yunnanosaurus robustus)
巨硕云南龙则以其强壮的身体构造著称,这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植食性恐龙,身长可达10米以上,体重接近4吨。相比其他同期的蜥脚型类恐龙,巨硕云南龙拥有更加粗壮的四肢和更宽广的身躯,这使得它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新洼金山龙(Jingshanosaurus xinwaensis)
新洼金山龙是在禄丰盆地内发现的一种蜥脚形亚目恐龙,属于早侏罗世晚期。它的化石记录显示该物种具有相对较小的体型,成年个体长度大约为4-5米。新洼金山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颈椎骨呈现出明显的加长趋势,这表明它可能发展出了特殊的进食策略来利用不同高度的食物资源。
孙氏细细坡龙(Xixipolong suni)
孙氏细细坡龙是一种体型较小的蜥脚形亚目恐龙,全长仅约3-4米。从化石来看,这类恐龙的特点是拥有细长而灵活的脖子,非常适合觅食高处树叶等难以触及的地方。此外,它们还可能具备一定的奔跑能力,用以逃避捕食者的追击。
程氏星宿龙(Xingxiulong chengi)
程氏星宿龙属于早期分化的蜥脚型类恐龙,与著名的云南龙亲缘关系较近。根据现有的化石证据,它可以达到8米左右的体长,拥有一个非常大的头骨,长约40厘米,这是迄今为止在禄丰组中发现的最大头骨材料之一。程氏星宿龙的存在增加了我国西南地区恐龙的多样性,并且提高了我们对于早期分化蜥脚型类恐龙特征演化的认识。
三叠中国龙(Sinosaurus triassicus)
三叠中国龙首次被提及是在1948年。多数古生物学者推测它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肉食龙,体长估计在5米左右。它的头部较大,嘴裂宽阔,牙齿侧扁且呈匕首状,适应于撕裂肉类。后肢强壮有力,趾端配备爪子,便于捕捉和固定猎物。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肉食性兽脚类恐龙形象。2023年,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恐龙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人员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三叠中国龙头骨标本,这不仅证实了三叠中国龙是中国龙属的一个独立种,而且提供了更多关于其解剖结构的新见解。
禄丰盘古盗龙(Panguraptor lufengensis)
禄丰盘古盗龙是2014年在中国云南省禄丰市早侏罗世地层中发现的一种小型腔骨龙科(Coelophysidae)恐龙。这是亚洲首次记录到此类恐龙的存在,对于研究该类群的全球分布及其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禄丰盘古盗龙的正型标本保存状况良好,几乎包括了一个完整的头部和身体骨骼,显示该个体接近成年阶段。从化石可以看出,盘古盗龙体长约2米,臀部高度约为0.5米,整体高度大约0.7米,体重约60公斤。这样的体型使得它成为了一名灵活的小型掠食者,在当时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上述早侏罗世的
蜥脚型类和兽脚类恐龙外
还有其他不同地质年代
及类型的恐龙化石被发现
在玉溪市易门县脚家店村发现了亚洲最早的有甲类恐龙——科氏玉溪龙(Yuxisaurus korndorfi),这是一类生活在约1.9亿年前的早侏罗世地层中的装甲恐龙。
晚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恐龙脚印化石,表明那时禄丰地区仍然有恐龙活动。
此外,在同一地层中还找到了大量的水生动物群化石,如蛇颈龟等,它们并非恐龙,但对于了解当时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